close

身障者的營養不均問題需要更多重視。現今台灣外食族已是常態,尤其都會區更是日常,加上近年外送服務搶攻懶人市場,外食送到府上,屋內也能享受外食,如此內外夾攻態勢之下,台灣外食比例幾乎可說是加速度飆升。

身障者因為自身障礙往往導致不同類型的營養不均現象:肥胖及固著性飲食,衍生後續生活起居和身體機能受損或退化等等問題。身障者的健康管理較非身障者有更多細節要考量,以下分析各項並提出改善淺見。

如何改善身障者營養不均問題?從幾個方面分析並提初步因應對策:

. 內部因素

1. 運動量不足

2. 作息不規律

3. 偏食/固著性飲食

4. 缺乏自我監控管理能力

身障者由於障礙情況不同,對身體健康管理的影響有許多差異,例如:視障者大多受限於行動能力而影響運動意願和動作發展(也可另外從先天和後天視障角度來探討),智能障礙者則是在自我管理和學習健康管理的認知能力較受限制,肢體障礙者則因無法做到某些肢體動作而有過度使用和萎縮退化狀況......等等,以上僅約略重點帶過。

因此,大致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強改善:

1. 培養規律運動習慣

2. 提升健康管理相關知識及技巧

例如:鼓勵視障者學習定向行動及生活自理課程,參與社團活動。其實只要是身障者都可透過學習及參與社團活動達到此項功能的提升,但需要家人及社會大眾多多鼓勵。

. 外部因素

1. 身障者家人/同住者/照顧者給予較多限制或提供過多協助

2. 居住環境影響身障者運動意願及健康管理相關層面之落實

家人或照顧者給予限制的部份,相信大家能夠理解,在此就不多敘述。身障者居住及活動範圍的影響,例如:住在鬧區的身障者和住在住宅區或郊區的身障者,誰比較容易買到所謂的垃圾食物?誰比較有意識到自己需要具備煮食能力?然而,由於近年外送服務盛行,兩者差距拉近,環境因素被上網能力取代。

會使用App訂餐外送的身障者,是否比不會使用App訂餐外送的身障者擁有更多肥胖因子?或是,前者與後者相較之下,誰的營養失衡狀況較顯著?若有相關研究,應值得細讀探討。

暫時來個結語。早年台灣社會氛圍對身障者獨立自主能力提升有較多擔憂及攔阻,隨著社會風氣變遷,已漸轉為鼓勵身障者多申請機構課程及參與團體活動,即便仍有城鄉差距,整體而言是持續進步中,可喜可賀。

 

arrow
arrow

    定向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