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11日是台語點字發明人甘為霖牧師生日。
以下重點摘錄邱大昕文章內容紀念其事蹟:
甘為霖的盲人教育是臺灣特殊教育的始祖。甘為霖的盲人工作,幾乎就和馬偕的拔牙宣教同樣常被提起。
【盲人工作的起始】
甘為霖1871年到臺灣不久就注意到臺灣的盲人, 從1872年到1875年間,甘為霖與德馬太數度前往白水溪教會,也聽到這裡有許多人都被挖掉眼睛而失明。
甘為霖是來臺十年後的1882年才開始他的盲人工作。
1884年甘為霖去岩前教會時,再次見到那被挖掉眼睛的盲人,想起過去十多年來盲人基督徒的遭遇,讓他投入更多時間在盲人工作上。
【盲文字體的選擇】
1889年甘為霖在《福爾摩沙宣教之成功》中曾將盲用文字分成三類,第一種是羅馬字母凸字,他認為這是對盲人最容易的學習方式。
第二種凸字書是將羅馬字母加以簡化,讓它更清楚也容易被觸摸,穆恩字體屬於此類。
第三類才是布萊爾點字,它的形狀是和羅馬字母無關的點字符號。
【布萊爾點字】
英國及海外聖經公會是十九世紀英國製作盲用書籍最重要的組織,該組織從1871年已經開始使用布萊爾點字。
1889年底甘為霖返臺籌設臺南盲校時,由於招收對象是盲童,甘為霖也開始用布萊爾點字製作臺語羅馬拼音的課本。
布萊爾點字在臺灣普及的速度似乎相當快,已經有很多盲人開始使用點字。
由於手工書寫或打孔的點字書籍,製作成本遠高於用黃銅板印刷。 因此,甘為霖曾前往日本神戶,取得一台可以雙面印刷「凸字」的活字印刷機回來安裝在家裡,用來發行廈門話的盲人刊物。
目前臺灣基督長老教會歷史檔案館,尚保有一本1911年發行第三版的《盲人閱讀入門:泉州、漳州、臺灣通用》。由這本手冊可以看出來,甘為霖使用布萊爾系統所做的臺語羅馬拼音點字。
【結語】
甘為霖參與臺南盲校教學運作的時間,前後頂多四年多的時間。然而在盲校建立之前,甘為霖已經投入約十年的時間在嘗試和研究不同種類的盲文字體以及製作方法。
這十幾年中間,甘為霖使用的盲文從浮凸羅馬字母、到改良式穆恩字體,再到布萊爾點字。教育對象由成年中途視障者轉變成年幼失明的孩童,教學方法從考慮明眼人的可行性,到盲童閱讀與書寫的便利性。這些轉變代表教育主體由明眼人轉移到盲人本身,是臺灣盲人教育史的重大轉變。
1897年臺南盲校關閉後不久,盲校畢業生郭主恩便在甘為霖和巴克禮等人的協助下,前往日本「東京盲啞學校」讀書。1900年郭主恩學成返臺,進入臺南慈惠院剛成立的「盲人教育部」任教,成為該校第一名教師。
1909年廖旺 從盲人教育部畢業後,也前往「東京盲学校」讀書。四年後的1913年廖旺 學成返臺,也回到母校盲人教育部擔任教職。
1915年盲人教育部增設啞生部,更名為「私立臺南盲啞學校」。同年郭在 進入該校就讀,畢業後也至日本盲校研習。回臺後也先到臺南盲啞學校任教,成為臺灣第一位女性盲人教師。
1920年郭在 離開臺南盲啞學校,到臺北剛成立不久的木村盲啞教育所(即後來的臺北盲啞學校)任教,直到1951年去世。
1960年從臺北盲啞學校畢業的柯燕姬,後來進入東海大學,成為臺灣第一位念大學的盲人。
這些盲人透過教育而有所成就,且一脈相承全都是虔誠的基督徒,這一切都應歸功於甘為霖、巴克禮、余饒理夫人、林紅等人為臺灣盲人教育的貢獻。
以上內容出處:
邱大昕〈甘為霖與盲人宣教的歷史迷霧與真相〉,《從破相到上帝的形象》。陳文珊編。臺南:臺灣教會公報社。出版日期:2022年9月。
全文請見分享連結: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1bmBHhHcvqNu67sN/?mibextid=oFDknk